查看原文
其他

利率传导的关键是FTP,而不是LPR

王剑 金融监管研究院 2022-06-24

本文作者为 王剑,来源于微信公众号“王剑的角度”,经授权转发。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绘制本文主要图片以及FTP解析部分。



王剑,CFA

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 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
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  特聘研究员
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业研究中心  特聘研究员


本文纲要

写在前面

一、理想的利率传导

二、FTP定价方法

三、怎么并轨?

四、LPR的角色


写在前面
本文不是证券研究报告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涉及个股也仅为举例或陈述事实之用,不代表我们对他们的证券或产品的推荐。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的研究报告。

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,当然这最后的一公里可能也是最难的一公里。

这一阶段的任务是,在2015年已名义上放松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之后,银行要按市场竞争自由议定利率,并且要实现央行政策利率向实际存贷款利率的有效传导。并且,这是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。

而在具体推进利率并轨的过程中,LPR的重要性受到各方关注。我们从银行内部定价方式入手,探究这并轨过程中的真正关键点在哪里。

所谓利率并轨,现在央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:即先对贷款这一端的利率并轨,存款这一端的利率仍然受一定约束(主要是各省级利率定价机制)。

实际上,LPR也是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在负责推动;但很遗憾,过去几年进展缓慢。


一、理想的利率传导


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,一个理想的利率传导路径是:
(1)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、广义再贷款(再贷款、SLF、MLF等)等操作投放基础货币,其利率为政策利率;
(2)政策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,比如 SHIBOR、DR007等;
(3)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存款利率,因为如果货币市场利率足够低,显著低于存款利率,理论上,银行拉存款的必要性就下降,于是存款利率也会下降(类似“无套利定价”);
(4)当银行的存款、同业负债等负债的利率都下行后,那么贷款定价也会随之下降。

而现实是,上述传导非常不通畅。
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不会有效影响存贷款利率的变化,两套利率各行其是,利率双轨制局面就此形成。
那么中间淤堵在哪呢?
第(3)步是第一个堵点。由于存款和同业负债的严重不同质,因此两者之间不会实现“无套利定价均衡”,两者利率会长期偏离。这个堵点我们暂时无计可施,本文就不浪费篇幅了(但其实是应该啃下来的硬骨头)。
而第(4)步也是一个堵点。银行负债成本下降之后,再带动贷款定价也下降,这一步骤发生在银行体内,并且需要依赖于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(FTP)。只有具备了科学、完善、成熟的FTP系统,上述利率传导的最后一步才会足够顺畅。
因此,我们一直强调:如果银行包括FTP在内的各种“内功”不牢,那么,政策当局所有的改革努力都会被抵消得一干二净。
因此,利率传导的关键是FTP。

FTP已经成为现代银行绩效考核、资源配置、风险管理、产品定价的重要工具,是银行日常经营必不可少的利器。

首先,银行内部会建立一个资金管理中心,即司库或资金运营中心,全行所有资产与负债均由司库统收统支。即司库按一定价格从各条线“收购”他们获取的负债资金,然后按一定价格将资金“批发”给他们去发放资产。分支机构不得“坐支”。

借助FTP,总行可以实现多个功能:

(a)业绩考核

比如,分支行(或其他经营部门)从客户那获取2%的资金,还要加上一点自己的费用(先忽略),然后按3%的FTP价格上存给司库,那么分支行的业绩便是1%的利差。通过FTP,总行可以精准核算每笔业务、每个分支行的盈利。

(b)资源配置

如果总行发现某种业务对全行的发展较为有利(可能是短期盈利较强,也可能虽然短期盈利不强但对全行长远发展有利),那么就会调整该业务的FTP。比如是负债业务,就提高该业务的FTP。接上例,总行将该FTP提高至4%,而分支行继续从客户那按2%获取资金,则自身的盈利扩大至2%,就有更大积极性去做,从而全行该项业务规模扩大。因此,FTP价格是引导全行资源配置的指挥棒。

(c)风险管理

接上例,银行按2%从客户那获取该资金,然后按5%投放出去一笔资产,且资产期限超过负债。因此,银行面临利率风险(如果未来这笔负债到期时,资产未到期,那么要重新获取负债,而新的负债可能利率更高,从而产生利率风险),也可能有流动性风险(这笔负债到期时,银行找不到新负债,而资产未到期)。

但是,资产负债如何科学匹配,以减少利率风险、流动性风险,这些任务全由司库统筹全行的全部资产负债来完成,分支行只需要拼命做业务,然后把自己获取的那笔负债按FTP价格“上存”给总行,不用从事风险管理职能。风险管理由总行统一负责。各分支行人员业务水平不一,让大家各自管理风险是靠不住的。

以上三个功能和本文主题利率传导还没直接关系。但第四个功能就有密切关系了:

(d)产品定价

司库要研究决定,按什么FTP价格给分支行,从而引导分支行向客户的报价。如果提高FTP价格,也会引导分支行提高其最终向客户的报价。如果是降低FTP价格,则刚好相反。

接上例,总行将FTP价格从3%提高到4%,分支行获得的利差也扩大至2%,分支行更积极地去做这项负债,甚至可能会从其他银行抢客户,导致分支行向客户开的价格也随之上升(甚至分支行主动提高给客户的利率),比如从原来的2%升至2.5%。因此,FTP价格变化最终会引导分支行向客户的报价变化。

因此,确定FTP价格本身就是引导分支行的定价行为,这个FTP价格不是拍脑袋决定的,而是要基于一定的科学方法。如果这一步完善了,司库所定的FTP价格能够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方向,那么就完成了上述利率传导中的第(4)步,即贷款定价。

或者反过来说,利率传导过程中,政策当局调整政策利率,影响了市场利率,最终是想实现贷款利率同向变化。那么具体到银行内部,肯定是市场利率首先要成为FTP价格的输入变量,然后才会产生贷款的FTP价格,下达给分支行

也就是说,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FTP体系,它能接收市场利率的变化,然后产生贷款FTP价格的变化,然后下达给分支行,分支行才相应调整给客户的报价。

所以,任何想脱离FTP谈利率传导,都是不切实际的。FTP系统是利率传导中不可跃过的关键环节。


二、FTP定价方法


司库下达给分支行的贷款FTP价格是如何形成的,变得十分关键。
如果其形成和市场利率关系弱,那么无论市场利率怎么变化,也不会影响到贷款利率,利率传导怎么也实现不了,也不可能真正并轨。
确定FTP价格的方法有很多种,这里介绍较为典型的一种“内部资金收益率曲线法”。
它又分三个步骤:

(1)负债端FTP基准曲线。

多数银行会区分一般性存款和同业负债形成多条FTP负债基准线。即为每一种负债产品,选择合适的市场利率,按一定算法形成FTP定价基准曲线。
其中,市场利率的选择,主要是在现阶段能够充分反映本行边际筹资成本、边际投资收益的利率,从而使该基准曲线具有公允性。
实际存款定价一般肯定低于存款FTP基准线,主要原因是:银行实际存款吸收成本都很低,在1.5%-2.5%之间,但真实的存款成本主要体现在综合营销成本
这里综合营销成本包括:网点运营成本、客户关系维护成本(比如很多托管本身是亏钱,但能够带来存款)、生态维护、推广费。下图中反应在“存款获取成本”。
(2)按规则确定FTP资产端基准。
即在FTP基准曲线上,按一定规则找到某产品的FTP基准。比如,最简单的方式,就是按该产品的期限,在基准曲线上找到基准价格。
资产端的FTP一般价格高于存款FTP,这里的价差实际上就是银行司库赚取的虚拟利润。这个虚拟利润并不是司库真的赚钱,而是司库为了打造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条曲线,必须预留一部分高流动性资产维护整个银行流动性,确保银行符合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按时足额缴纳,确保符合银保监会LCR、NSFR、LMR等监管指标;高流动性资产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收益很可能低于存款FTP,所以需要赚取一个价差,向同期限贷款多收一笔钱弥补流动性维护。
此外,一般存款平均期限低于贷款期限,所以从存款FTP到贷款FTP,如果真要对应具体某笔业务而言,还会设计到流动性错配的价差,当日这部分实际体现在同一条曲线的斜率上了。
(3)在贷款FTP基准上加基点,形成贷款定价。
贷款定价和贷款FTP之间的价差称之为“信贷息差”,信贷息差包括各种调整项,核心就是银行为了发放贷款承担的信用风险,占用的净资本费用(资本金回报一般高于贷款利息,发放一笔10个亿贷款可能要消耗1.1亿的净资本)。

这个就是下达给分支行的FTP价格,其实是带有“成本加成法”的思想。分支行在此FTP价格基础上,再考虑自己的成本费用、业务风险、市场竞争、客户关系、考核指标等因素,最终形成对客户的报价。
而这个系统的核心,就是以市场利率为重要输入变量,形成定价基准曲线,然后再加上其他成本和因素。因此,当市场利率变化时,FTP价格才会按既定规则,跟着一起变化,从而实现利率传导。


三、怎么并轨?


然后,最关键的来了!我国很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,其实有两条定价基准曲线:

  • 一条是为存贷款业务服务的,其主要输入变量是央行官定利率,然后在官定基准利率基础上,按一定规则调整,形成存贷款的FTP价格,下达给分支行。

  • 另外一条是为金融市场业务等业务服务的,这条曲线市场化程度很高,基本上是以市场利率为输入变量的。

前一条曲线,虽然套上了科学FTP的外壳,但是,由于输入变量是央行的官定基准利率,那么其算出来的FTP价格,依然不会是充分市场化的。

甚至有些银行,FTP系统的输入变量是“边际投资收益率”,比如以近期实际发放的贷款收益率为参考,形成新贷款的FTP,形成了一种“自我迭代”。这当然也不会是合理的市场化定价(但这种情况下,如果近期实际发放的贷款的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,即在信贷市场上自由竞争出来的,那么也算合理)。
换言之,若银行内部的FTP系统就是双轨制的,那么传导出来的利率能不双轨制吗?
要想利率并轨,还是先并银行里面的FTP的双轨吧。
即让两条FTP基准曲线并为一条,并且更多以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为输入变量(这些利率要能公允反映银行的边际成本或收益),形成基准曲线。
随着未来央行存贷款的官定基准利率取消,银行内部完善FTP系统的工作将愈加急迫,而这才是整个利率传导工作中的核心。预计后续政策当局会推动这方面工作。


四、LPR的角色


LPR的形成,是央行选定几家报价银行,让它们报出各自的最优贷款客户的实际利率,再按一定规则加权平均,形成LPR。LPR代表了全市场最优的借款客户的贷款利率平均水平。

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,LPR自2018年4月8日以来,一直保持在4.31%。可见,LPR完全失去了对市场变动的敏感性,处于极度不活跃的状态。未来,如果要求LPR扛起利率并轨这杆大旗,笔者认为实在难当重任。
那么,这就有必要考虑,这几家报价行又是如何形成其最优客户利率的。
(1)一种情况是,它们也是按照上述FTP系统形成定价。
那么,LPR是FTP定价的结果,这需要那些报价行真正掌握了科学的FTP并完成了市场化定价后,才能形成市场化的LPR。
而如果像前面所讲的那样,它们的FTP体系的输入变量仍然是官定基准利率,那么出来的LPR,也仅仅就是官定基准利率的函数而已,是穿上马甲的官定基准利率,换汤不换药,不是真正市场化。
只有完善了FTP体系,以各种市场利率为基础形成基准曲线,让贷款定价真正参考了各种市场利率,才会有真正市场化的贷款定价,然后才有真正市场化的LPR。
所以,“让LPR更加锚定市场利率”的本质是:让这些报价行的FTP体系,更加锚定市场利率。

(2)另一种情况是,银行拼抢最优客户的竞争非常激烈,没啥议价地位,这些贷款的定价和FTP基本无关,完全是市场厮杀的结果。

而LPR的用途,则是提供给尚未掌握定价能力的其他中小银行(比如FTP体系还不完善,甚至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还不完善),让他们在给自己的客户定价时,可有个参考值。等到大多数银行都掌握了科学的FTP体系和贷款定价,那么LPR自然也将完成历史使命,退出历史舞台。

因为我们上面所述的整个成熟定价过程中,是用不到LPR的。


本文主要基于我们的研究报告(可打开链接)《国信证券-金融业2019年二季度投资策略:详解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影响-190407》


此外还参考了:

楼文龙《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——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》

冯宗宪、郭建伟《银行利率定价原理和方法》


全新设计!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验分享和创新实务

【北京 | 广州】

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:

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日益复杂化,利率进一步市场化,政策层面金融去杠杆仍将持续。可以想见,未来对商业银行资负管理要求势必更高。商业银行资负管理将不再是从简单的流动性指标监测。而将逐步成为行内重要的管理手段,成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器。

但在实务中,资负管理的推进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纠结。

如何协调总分关系?

如何协调严格执行制度和弹性决策关系?

如何因对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层的汇报需求?

如何协调表内和表外的关系?

如何理解监管未来态度和不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?

同业授信的审核要点如何细化,如何执行?

金融监管研究院特地设计了《商业银行资负管理创新及同业授信课程》,不仅仅适合中小银行相关从业人员,也是广大金融市场研究和债券固收投资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的话题,更加深度了解商业银行以及和金融市场互动关系。

建议参会人群

商业银行资负部、计财部,统计及运营部门;债券固收研究员,交易员;金融市场部销售和交易人员;中小银行同风控部门,服务银行第三方机构。


课程大纲


9.7北京 / 8.24广州 第一天

资产负债业务及创新实务(培训)

特邀嘉宾 股份制银行原行长发言1小时:

关于资产负债的认知,银行如何重视资产负债管理?如何从创造银行价值角度重视资负管理和流动性管理?

部门的组织架构?如何协调部门关系?

三小时培训内容,讲师为某大行资负部负责相关业务的骨干。


第一讲 股份制行资负管理经验分享【讲师D】

一、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

1、管理机制与方案(1)组织机构与流程(2)利率策略工具与方案(3)息差的控制调整(4)评价激励示例--利润完成率的考核(5)评价激励示例--建立贷款定价提成计划(6)利率预判更新机制2、息差目标与分解(1)净息差预算目标(2)生息资产规模测算(3)息差水平变化(4)利息净收入目标分解(5)各条线/业务净息差要求3、定价目标管理--资产负债组合管理(1)如何摆布规模、利率、期限、资本(2)配置要素归纳(3)政策配置表(4)新一代预算工具带来的管理提升(5)试算平衡与表单分析

二、日均规模摆布与资本管理

1、资本管理的定位、架构、体系与体制2、资本附加机制3、资本规划(1)基本框架(2)规划需要明确考虑的因素(3)实施流程与时间安排4、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(ICAAP)(1)工作实施流程(2)主要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(3)基本权重法的商业银行ICAAP压力测试实施框架(4)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的关键步骤(5)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的结果整合(6)对不同情景下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性进行评估(7)资本应急预案(8)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结果应用

三、期限摆布与流动性风险

1、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2、流动性风险指标与限额管理(1)限额体系(2)限额执行情况(3)超限额处理3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4、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数与期限错配情况5、流动性管理建议与策略(1)流动性新规解读与监管指标的优化安排(2)原始期限、剩余期限与重定价期限的组合管理(3)LCR、NSFR与流动性缺口率的监管指标组合管理(4)流动性匹配率、流动性比例与资产负债结构摆布的关系(5)日间流动性、结构流动性与应急流动性的分层管理框架(6)司库+各分行+总行金市部、资管部、托管部的管理机制安排

四、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与经营计划编制实务

1、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与编制流程(1)全面预算管理概念和定位(2)全面预算管理逻辑(3)全面预算管理机制(4)经营预算—六个“一”(5)经营预算编制—体制和机制(6)全面预算重要会议的准备材料汇编2、综合经营计划编制的基本逻辑(1)资产负债管理体系(2)表外产品分类要素体系(3)表外产品分类流程示例(4)资产负债组合管理3、业务计划(1)全行业务概算(2)全行业务概算验证(3)利率选择模式—定价方式(4)利率选择模型—成本加成定价法(5)分行预算编制(6)全行汇总、差异分析(7)总行试算平衡(8)分行/直营部室预算调整


第二讲 同业监管指标和现状【讲师:孙海波】

1、同业业务监管特点

(1)核心文件梳理

(2)资本框架和信用风险

(3)农村金融机构同业指标特点

2、大额风险暴露

(1)大额风险暴露中外对比

(2)大额风险暴露合格缓释工具为何重要

(3)公募基金信息披露当前痛点

(4)穿透ABS和公募基金难点在哪?

3、几项监管指标

(1)LCR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

(2)NSFR和流动性匹配率

4、银行接管之后影响

(1)过去同业整治回顾

(2)流动性和信用分层,监管有何办法能进一步缓解?

(3)同业授信痛点在哪?

(4)央行通过中债信用增进对某银行的增信能解决什么问题?

(5)信用问题能否通过注资结局:某银行注资案例分析

(6)110家城商行同业投资何同业负债

(7)110家城商行不良指标

(8)150家农商行的不良指标及同业指标

(9)如何理解当前的关联交易控制和监管要点?

5、不良监管新的框架

(1)新五级分类适用范围

(2)不良定义最主要的5点影响

(3)重组贷款的变化及影响

(4)资管产品穿透的理解


9.8北京 / 8.25广州 第二天上午


第三讲 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 【讲师A】

1、资产负债管理对于提升银行商业价值的重要贡献

2、ALM的管理框架和组织架构

3、ALM管理机构:ALCO与司库

4、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涵盖内容

5、利率及流动性敞口的基本释义

6、资产与负债之间的错配往往是银行为了盈利目的主动配置的结果

7、ALM的核心问题:盈利能力与利率/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平衡


第三讲 资负管理工具:FTP和层次化【讲师A】

1、资产负债的错配根源与管理工具

(1)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

(2)FTP的基本运行流程

(3)司库作为管理中心的调配作用

(4)司库:银行内部的银行

(5)内部账簿管理基本概念

(6)FTP曲线基本架构     

(7)通过FTP衡量考核业务部门利润

(8)图解:FTP与利率、流动性错配和客户定价值间的联系

(9)客户定价最终反映ALM错配成本,及结构性利率风险管理与商业价值创造之间的

(10)FTP不是万能的:对资产与负债的效用不对称   

(11)综合性银行的业务多样性使其面对着不同的资产负债风险

(12)延伸解读:内在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与应用

2、进而资负管理也需要遵循相应的管理方式,进行层次化管理理念

(1)层次化管理逐层解读——第一层:资本账簿

(2)层次化管理逐层解读——第二层:商业银行账簿

(3)层次化管理逐层解读——第三层:交易账簿

(4)各层资产负债表通过司库的错配中心账簿联动

(5)每一层次根据其特征进行FTP定价

(6)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1:资金部模式

(7)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2:司库模式


第三讲 流动性管理【讲师A】

1、流动性管理理念的发展历史

2、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多地获得管理层的关注并成为定价焦点

3、未来最大累计现金流出/MCO

4、MCO应用示例

5、MCO的的优势与不足

6、简介流动性覆盖率

7、流动性覆盖率与流动性比例

8、LCR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实际操作

9、结构性流动指标: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

10、NSFR:对稳定资金的认可和同业市场系统性流动风险的防范

11、NSFR的实施对ALM和FTP定价的影响


9.8北京 / 8.25广州 第二天下午

同业授信(培训)


第四讲 同业授信框架和实务

1、同业机构(15分钟)

(1)同业机构定义

(2)同业机构分类

(3)监管体系

2、同业机构主要业务类型(20分钟)

(1)分类逻辑

(2)主要机构类型

3、同业授信(25分钟)

(1)同业授信概念及内涵

(2)同业授信模式(同业授信对象与分类授信逻辑)

(3)同业授信额度概念及内涵

(4)同业授信额度全流程管理(申报、审批、使用、管理)

4、同业授信额度审批(40分钟)

(1)影响同业授信风险的主要因素

(2)同业授信额度审批关注要点(评审参考指标体系)

(3)不同类型同业机构的核心风险领域

(4)同业授信额度核定原则

(5)同业授信审批方案设计要点

(6)同业授信审批流程与权限

(7)全面报告式授信与清单式的应用

5、同业授信额度使用与管理(15分钟)

(1)额度使用规则

(2)额度动态维护管理

(3)风险管理与额度年检

6、全流程管理案例-城商行授信(30分钟)

7、近期风险案例启示(15分钟)


课程讲师

讲师A:

某商业银行计财部负责人

讲师B:

城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

讲师D:

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负责相关业务

讲师:孙海波

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人,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。“金融监管研究院”创办人。长期从事金融监管政策研究,专注跨境、银行理财、债券市场、固收、银行风险管理监管政策研究。 


培训事项

培训时间地点:

2019年09月07-08日(北京)

2019年08月24-25日(广州)

★ 具体地点将在开课前一周通知

培训费用:

¥4200/人(包括培训费、教材及午餐;3人团购或老学员9折优惠)

团体及老学员报名有优惠。


报名方法

李老师 手机/微信 13671816814

亦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